更新时间:2022.03.18
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的处罚有异议,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上一级的行政管辖机关申请复议,或在六个月内向原行政行为处罚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海关有关海关事务担保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上一级海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海关不予同意提供担保的行为在性质上不属纳税争议,因此无须适用复议前置。
不服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而且复核以一次为限。申请复核的时候要明确请求以及理由和主要证据。
不可以。职工对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再次鉴定,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结论为最终结论。
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能提起行政诉讼。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而且复核以一次为限。申请复核的时候要明确请求以及理由和主要证据。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清退的行为是能够提出行政诉讼的,但要符合下列条件:清退的行为在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之内;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提出了明确的被告;并且原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拆迁行政纠纷是可以直接提起诉讼的。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拆迁决定等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维权。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在行政诉讼中,下列人员可以担任诉讼代理人: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以及当事人所在的社区、单位和有关社会团体所推荐的公民。
公民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包括: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人民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内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并且经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后仍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 1、需要先督促法律规定的相关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2、需要准备起诉书及其副本、致使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证明材料; 3、已经履行诉前程序,行政机关仍不依法履行职责或纠正违法行为的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