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1
行为符合下列要件的,可认定为构成保险诈骗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
贷款诈骗数额的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贷款罪的具体量刑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
逃税的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
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的;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中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款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认定诈骗罪的特征有: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他人财物所有权,该罪的侵犯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不含行为人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2
猥亵的定罪标准是行为人,已经实施了情节严重的猥亵行为。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关于猥琐的定罪,只有强制猥亵罪及猥亵儿童罪的规定。 其次,猥亵指的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或者儿童的意志,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