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8
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六个月。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在六个月内起诉,诉讼时效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起算。
被行政处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
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起诉诉讼时效,一般为六个月。当事人如果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适用上述时效规定;如果是不服复议决定而起诉的,诉讼时效为十五日。
行政处罚的时效,一般为二年。如果行政机关在二年内未发现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则不能再予以行政处罚;如果情况特殊的,该期限还可延长至五年,但是必须符合违法行为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偷税行政处罚的时效是5年。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偷税刑事处罚的追诉时效根据偷税数额大小不同,追诉时效最短的是五年,最长是十年。
行政机关对于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的时效一般为两年。如果行为人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但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行政机关不能给予其行政处罚;如果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则处罚的时效延长至五年。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
行政处罚的时效,一般是二年内。如果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涉及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造成了危害后果的,则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
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一般为两年。《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违法行为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公安机关不再给予其行政处罚。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如果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诉讼时效一般有六个月;如果当事人是先申请复议后起诉的,行政诉讼时效有十五日;如果当事人起诉的是不动产案件,则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二十年;如果是其他案件,则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五年。
对治安处罚不服的行政诉讼时效,一般是六个月。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就是上述期限;如果是先申请行政复议再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