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6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适用特殊时效,即该1年起算点是从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
没有签订工程合同发生纠纷的情况下,如果已实际履行口头约定的工程内容,也就是存在事实的工程劳动,便可以通过打官司来解决其间的纠纷。起诉需要先固定原来口头约定的内容,想办法收集相关证据,然后到法院起诉,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就可以受理。
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个有效的要约包括: 1、内容具体明确;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 3、要约应具备合同的主要条款。
要判断双方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时,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是否采用书面或其他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2、合同条款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当事人姓名、住所、履行期限、实施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3、合同是否是在
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都是三年,而且合同法当中并没有规定诉讼时效的问题,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当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起诉方式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只有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才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将原告口头陈述记入笔录。
签订合同并不必须要双方签字。与单位订立合同的,单位一方只盖公章的合同有效,行政公章、合同章可以完全代表公司意志。自然人摁手印或者单位盖章具有与签字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
如果后一份合同是前一份合同内容的补充的话,往往将后一份合同认为是前一份合同的补充协议,此时,只要内容不冲突,那么两份合同都是有效的。如果有冲突的话,则一般是以后一份合同为准。原则上,在存在前后合同的情况下,都是要根据协议内容确定,一般以在后
具体可以通过签订电子合同的方式来在异地签署合同。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在劳动关系中,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劳动者可以要求返还双倍工资,这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返还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规定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起算,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