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1
刑事拘留期间,家属无权与犯罪嫌疑人见面。这主要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在侦查期间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是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律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8条以及第39条规定,刑事诉讼案件的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享有会见当事人的权利。换句话说
事后追认就是指的夫妻之中的另外一方,在夫妻一方已经以个人的名义借款之后,表示愿意与夫妻一方将上述债务作为夫妻共同债务,愿意共同偿还的意思表示。只有明示的意思表示才会被认为是对债务进行了事后追认。具体的比如说在电话微信中承认是夫妻共同举债的事
一般的刑事案件,开庭后两个月内宣判最迟超不了三个月。刑事案件有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时间限制。拘留期限为17天。逮捕后,侦查羁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
代书遗嘱不可以在事后才公证,因为遗嘱只有经过公证后才可以保证其真实合法性,也为立嘱人保障其在世之前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其财产处分,并且又可避免遗嘱人的家属与继承人发生纠纷、矛盾。 代书遗嘱进行公证后,就是公证遗嘱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代
根据案情复杂的不同,刑事案件从侦查阶段的立案到开庭的时间也不同。因为,刑事诉讼阶段一共分为三个环节——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期限要求。其中,侦查阶段的具体期限并没有具体规定。而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完成审查
首先,如果男女同居发生在1994年婚姻登记办法实施以前的,属于事实婚姻;但如果同居发生在1994年婚姻登记办法实施以后的,属于同居关系,而非事实婚姻。另外,事实婚姻的认定关键点有三个:1、未办理结婚登记;2、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3、符合结婚
刑事立案后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从立案起算。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一般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会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但是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
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处罚如下: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
刑事二审上诉多久时间可以开庭其实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法律上只是规定二审法院受理后的时间期限,一般刑事案件最长的时间是二个半月,民事案件最长的时间是三个月。而一审法院多久时间内要把案件移送到二审法院在实际操作和法条中是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民
工伤后同事拒绝作证,受害人可以向人社局提供证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请求人社局进行调查。此外,受害人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证明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证明应当认定为工伤,如:工资发放流水、工牌、打卡记录等。如果进入到劳动仲裁或者是诉讼程序,那
刑事拘留后,犯罪嫌疑人不一定会被判刑。如果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侦查研究之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应予追诉的情形,就会作出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起诉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就不需要经过审判,更不需要接受刑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任何人
法院审判程序分为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速裁程序要求在法院立案后7日内判决。简易程序要求在法院立案后20-20日内判决,如果被告人可能被判决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普通程序则要求在法院立案后3个月内审结。对于一些如死
刑事拘留37日之后,公安机关不一定会放人。如果经过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认为应当对被拘留的行为人执行逮捕的话,行为人就会被予以逮捕。如果经过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认为被拘留的行为人不应当作出逮捕的话,就会立即释放行为人。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拘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