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刑事诉讼程序是由多个步骤组成的,一般概念而言,只要公诉机关不建议延期审理,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期限是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是三个月,适用简易程序是20天至一个半月。
刑事案件二审审理期限一般是二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对刑事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对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
刑事案件一审最长在16个月内结案,二审最长在4个月内结案,具体根据案情决定、法律未作强制性规定。刑事案件需经公安调查、检察院审查起诉和法院审理三个阶段;公安调查阶段一般不超7个月;检察院审查起诉一般不超3个月;法院审理阶段一般不超6个月。
刑事案件立案期限为七天,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六十日。
刑事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七日,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期限为二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因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本辖区的,受理单位应当做好准备刑事立
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罪既遂的量刑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中污染环境罪是以下列标准量刑的: 1、犯污染环境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如果存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法定情形的,则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