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4
行政机关减少行政诉讼的办法: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来行使其职权,并且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合法、合理、不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在当事人申请复议时,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作出复议决定,解决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纠
行政主体是行政关系的参加者,是行政关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一方。多数情况下,行政关系中的行政主体是由行政机关担当,但行政主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生活中用语,行政主体则是一个法学上的概念。其区别在于: 1、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在
行政机关规避行政诉讼的做法: 1、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2、严格执行办案程序; 3、认真搞好行政复议; 4、坚持做好案件处结的回访; 5、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6、坚持信息公开。
人民检察院处理行政申诉案件的程序是1.立案有抗诉权或者有提请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立案: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不足的;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可能错误的;3原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
一是行政机关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三是行政机关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
关于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书的15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证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写好答辩状。
(1)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在行政关系中的一种地位,只有在行政机关参加进一种行政管理关系时,它才在这种关系中具有行政主体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两个概念中间划等号。 (2)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
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没有履行行政决定; (2)已经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3)申请执行的时间在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十日后且在自当事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不予处罚算行政处罚,不给予处罚也算是行政处罚的一种。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所包括的追究时效期限应当从违法行为发生的当天开始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一般是二年。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六十日。对行政处罚申请复议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