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诽谤罪自诉流程: 1、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及其诉讼代理人准备好自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3、人民法院予以立案的,缴纳诉讼费。
诽谤罪补偿的原则为补充适用原则和公平适用原则。需要考虑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和受诉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诽谤罪的经济赔偿金一般是依据犯罪的情节、对被害人造成人损害而定的,主要是进行精神损害的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以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确定。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由于关于精神损害方面的具体赔偿标准,我国是并没有做出一个实际的规定的,因此实践中在对
因诽谤罪赔偿,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但对于精神赔偿,全国没有确定的的标准与数额,主要由法官根据一定的原则、参考多种因素确定。(一)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此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侮辱诽谤罪指的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侮辱、诽谤的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
网络诽谤罪,指的是行为人故意编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用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有:1、同一个诽谤信息在网络被点击及浏览的次数达5000次以上,或诽谤信息被转发的次数达500次以上的;2、因诽谤信息在网络传播,造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