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1
合同认定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有: 一、返还财产。 二、赔偿损失。 三、行政处罚。合同在无效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追缴财产,被处以行政罚款等处分。
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 1、合同被认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当事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 3、当事人有过错的,承当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
没有写工作地点的劳动合同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或者可撤销情形则有效。劳动合同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事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
劳动合同无效的条件: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原因: 1.劳动合同内容因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部分无效。 2.订立劳动合同因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而无效。 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
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形:1.劳动合同内容因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部分无效。2.订立劳动合同因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而无效。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主要依据法律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限期劳动合同辞退的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