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诈骗罪刑事和解可以从轻处罚。受害人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一审判决以前有权申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达成刑事和解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从重处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判处缓刑。适用缓刑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满足上述条件的,则可以宣告缓
嫌疑人是唯一抚养人可以监视居住。为进一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我国刑法修订案明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的唯一抚养人,也可以采取监视居住的措施。法院要审慎考量被扶养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生活技能等,准确理解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对累犯一般是不能从轻处罚,依照《刑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累犯从重进行处罚。《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公安机关或审判机关没有掌握其犯罪事实的情况下,主动向有关部门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表示悔罪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被告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自首情节
自首可以从轻处罚。《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
累犯不可以从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分子进行判刑处罚时,应当对其从轻处罚的具体情形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人犯罪的、以及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情形。
初犯由于是第一次犯罪,犯罪的习癖尚未养成,可改造性大;偶犯,犯罪人之所以实施犯罪,往往是利用了某些客观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犯罪行为未必发生。因此,二者都可以作为酌定从轻的量刑情节。
累犯不能从轻处罚,必须从重处罚。无论成立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对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从重处罚,必须根据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确定其刑罚,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