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4
多次挪用公款罪数额应累计计算。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从而构成的犯罪,行为人构成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1、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4、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
对挪用公款罪的认定,可以考虑从构成要件入手,其中包括了四个方面: 1、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的判刑标准如下: 1、一般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如果是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4、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
连续犯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应以其挪用的总额及用途来认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归个人使用,三个月未还或者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达到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
挪用公款罪与非罪的界限是看该行为是否属于法定挪用公款罪的范围以及该行为是否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
(1)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也是特殊主体.但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2)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的对象是公款.客体是公共财产。具体表现为公款的使用权:挪用资金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
挪用公款罪的判刑标准如下: 1、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
侦查挪用公款罪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 1、正确认识行为人是否具备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资格; 2、正确判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3、正确判断行为人挪用公款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挪用公款罪的取保候审办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首先被告本人或者家属、律师向公安机关或者法院、检察院提起取保候审申请,并需提交相应的保证金,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会退还保证金。然后将被取保候审人员移交派出所执行。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是挪用公款罪。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