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3
(一)、案件性质不同; (二)、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三)、起诉的先行条件不同; (四)、举证责任不同; (五)、是否使用调解不同; (六)、适用法律依据不同; (七)、审理对象及判决不同; (八)、判决的执行措施不同。
1.案件性质不同:行政诉讼解决的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告人的犯罪和刑罚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由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提起,行政主体没有起诉权和反诉权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缓刑的条件如下: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
检察院对刑事案件抗诉的条件如下: 1、检察院认为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2、确有抗诉的必要性。如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错误,量刑虽然未致畸轻畸重,但社会影响恶劣的。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
刑事案件抗诉指定辩护的条件: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确有抗诉的必要性。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有抗诉必要,依法提出抗诉: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未经庭审证即作为裁判的根据,导致裁判错误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包括: 1、起诉人原告主体适格,为正当当事人或者合格的当事人。 2、起诉人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及理由。 3、有明确的被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被害人因为犯罪分子的行为导致物质损失的话,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提起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有:主体为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检察院;有明确的被告人; 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理由;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及时提起。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起诉状。
自诉案件立案的条件: 1、自诉人符合自诉的主体条件; 2、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 3、案件属于法定的自诉案件的范围; 4、被害人有能够证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据; 5、受诉人民法院在地域上有管辖权。
民事案件申请法律援助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代理事项,如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案件且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
虚假诉讼罪法条: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