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劳动者工伤认定后辞职用人单位也应当给予赔偿。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后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一次性就业补助、一次性医疗补助、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等。一次
在我国劳动者应当向用人单位进行赔偿的情形: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与前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尚未终止或解除,又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
若用人单位有缴纳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五至六级),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至十级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则全部工伤赔偿待遇均由用人单位支付。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
受工伤了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书拿到后与单位协商赔偿事宜,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伤残津贴以及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可以。实践中对工伤纠纷需要具体分析,工伤待遇纠纷属于劳动纠纷,因工伤待遇发生纠纷必须通过劳动仲裁才能诉讼,这是法定程序。只有劳动仲裁后不服或仲裁不受理时才能起诉。因工伤认定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起诉。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职工要求赔偿的标准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同时,法律还要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仍不支付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者非因工负伤,应当由侵权方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非因工负伤有过错的,按过错原则承担赔偿责任;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赔偿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
不算工伤的也可以向用人单位索要赔偿,要在用人单位对伤害的造成有过错的前提之下才能索赔。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侵害职工权利导致伤害,或者因用人单位过错导致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4、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5、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要求赔偿双倍工资,如果协商不一致的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裁决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如果公司扣押劳动者证件或向劳动者强行收取押金,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的,用人单位将会面临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通常情形下,用人单位给职工缴纳社保,产生工伤后部分的赔偿项目由工伤保险承担,部分项目仍然属于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的。如果没有为职工缴纳社保和其他保险,则所有的医疗费用和赔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