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0
著作权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两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著作权的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提起诉讼的有效期间。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诉讼时效期间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一、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 二、法定许可 法定许可是指依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者在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
著作权人是指依法享有文学、艺术、科学作品著作权的人。著作权人可分为原著作权人和继承著作权人。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原著作权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和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继承著作权是指以继承、转让、赠与等法律许可的形式取得著作权财产权的
著作权转让有期限的。一般情况下,根据双方约定的期限确认,但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该著作权的法定权利保护期限。例如,自然人的作品,其发表权等权利的保护期限为五十年,出版者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权利保护期限为十年等。
侵犯著作权罪判刑: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创作完成之日起自然获得,软件完成开发后,是否向当地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提出著作权的登记请求,软件开发者都自然享有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按照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著作权保护的期限一般是50年,具体分为: 1、作者为公民的期限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作者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期限保护
著作权的限制,是指对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权和著作权的行使从法律上所给予一定约束的制度。这是狭义的著作权限制,仅是对著作权人的权能限制。而广义的著作权限制还包括对著作权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法律之所以规定对著作权行使的限制,主要是因为:作为精神
一、著作权的继承方式 1、财产性权利 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在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转移。 在我国著作权的继承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或遗赠扶养协议继承等方式,一般由继承人按照遗赠抚养优于遗嘱,遗嘱优于
著作权人可以变更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著作权人可以将著作权转让给他人,与其他人就转让著作权达成协商一致后,订立书面的转让协议。该协议应当包括转让标的名称、转让范围、转让价格、履行期限及方式等。
著作权人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和诉讼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免侵权人非法侵占自己的市场份额。软件著作权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著作权人研发出软件代码后,即便自己不使用,也可以通过许可和转让的方式获取经济利益。
软件著作权的有效期是50年。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