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5
从法律的角度看,如果被代持的股份继续转让,就可能出现上家在转让给下家的过程中不断牟利的现象,造成交易市场的混乱,给工商管理带来不便。这是《公司法》所不鼓励的。所以,已被代持的股份如果要转让出去,就不能只简单地签订转让协议,而是应该去工商部门
股权代持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都是有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五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
股权代持协议的风险有: 一、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被否定。 二、显名股东恶意侵害隐名股东权益。 三、隐名股东难以确立股东身份、无法向公司主张权益。
股权代持协议,可以不需要公证。只要当事人是依法达成股权代持协议的,并且程序合法的,则该协议是有效的。公证可以对法律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公证。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他人名义来持有股权的一种行为。股权代持也实践中较为普遍,但是股权代持是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的。 (1)实际出资人难以确立股东身份的风险:虽然公司法司法解释肯定了股权代持协议的效力,但
股权代持人不是实际出资人,对股权无处分权,但并不影响其擅自转让股权而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代持人签订协议后不能履行义务,受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代持人承担违约责任。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被否定的风险;显名股东恶意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风险;隐名股东难以确立股东身份、无法向公司主张权益的风险;显名股东的债权人针对显名股东股权强制执行的风险;其他风险。
股权代持的双方规避股权代持风险应当遵循以下三点规定:第一点规定,必须有效的股权代持协议;第二点规定,应当物色可靠值得信赖的合作对象;第三点规定,签订协议双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量身定制双方的股权代持协议。相关协议的制作可以咨询律师或相关专业人
股权代持质押如果符合善意取得或者经实际出资人同意的,有法律效应。名义股东将代持股权质押,受让人符合善意取得的,可以依法取得股东资格。股权质押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的,名义股东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签订代持股协议股东的身份没有被认可。若想要显名需要经过其他股东同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