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4
(1)患者有复印病例资料的权利; (2)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患者有与医疗单位共同封存病历资料的权利; (3)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患者享有与医疗单位共同封存现场实物、共同指定检验机构的权利; (4)患者死亡进行尸检时,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还有相关法律规范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
1、主体限于医患双方; 2、客体为人身权和财产权; 3、内容围绕诊疗护理服务关系的争执而展开; 4、医患纠纷的产生不都是从患者引发的; 5、医患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医患双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或患者单方面不满引起的。而医患纠纷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不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期望值过高,普遍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的过错。
患者与医疗机构医疗纠纷解决方案有协商解决、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三种。具体如下: 1、协商解决,这种解决纠纷的方法程序简单,处理速度快,一旦达成协议,医疗机构的赔偿会非常快; 2、行政调解,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
医疗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义务: (1)病人有义务诚实说出他为什么为找医务人员帮助,尽可能地提供病史,告诉医生治疗后的情况(包括药物的副作用),不说谎话,不要隐瞒有关信息,否则会影响病人疾病的治疗。 (2)在疾病的性质明确以后,病人有义务在医生
医疗纠纷和医患纠纷找法院。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判机关,其任务受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并且法院会通过审判活动,解决民商事纠纷,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权利。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处理程序如下: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医疗主管部门报告;医疗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了解情况,并将有关情况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有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三种途径。而现实中,诉讼往往是医患双方解决纠纷的首选途径,患方在医疗纠纷中如何诉讼进行法律上的指导。
一般的说,患者只要有证据证明自己或已死亡的亲属接受过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就应当立案受理。 如果发生医疗纠纷是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的,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医患矛盾升级,对于产生纠纷无法协
医疗纠纷医生的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除了医疗机构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外,还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
(1)医患合同关系。医方向社会不特定的主体,患方发生出愿意接受患者就诊的邀约,邀请患方申请挂号,在医院受理挂号之际,医患合同即告成立。 (2)医患无因管理关系。是指医方在未与患方设立合同,没有约定或法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患方的人身和财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