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1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特殊形态。 预备犯应受刑罚处罚。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对法益的侵犯小于既遂犯,故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预备犯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其社会危害性通常小于“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故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
盗窃罪犯罪预备的,可以比照盗窃犯罪既遂犯从轻、减轻判刑或者免除判刑。因为犯罪嫌疑人仅仅处于盗窃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盗窃行为,没有造成被害人实际的财物损失,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判刑上可以轻于既遂犯。
构成诈骗罪的犯罪预备的,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视情况而定。 一、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
犯罪中止是自己自愿中止的。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说明需要行为人自愿。
犯罪中止的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
我们从一个案例来看犯罪中止如何判决的问题:小明打完麻将回家途中,看到路边有一头水牛正在吃草,小明四处张望发现没有人看守,于是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尼龙绳,准备把牛牵回自己家中。当他慢慢靠近牛身旁时,牛突然向他甩了一下腿,小明受到惊吓,于是扔掉绳子
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
自首与坦白存在相同之处:都以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都是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都是从宽处罚的情节。那么,有什么区别呢?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坦白,一般是指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的概念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