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7
浙江放火罪的立案标准为: 1、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2、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3、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4、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
放火罪既遂判刑规定为:犯放火罪,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或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
不是故意放火造成火灾的,会构成失火罪。根据《刑法》中对于失火罪的规定,过失犯放火罪的,按照失火罪处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放火罪能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
放火罪的既遂标准: 1、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侵害了公共安全; 4、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有下列构成要件: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
满足下列要件才算构成放火罪: 1、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一般是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4、客观方面是行为人故意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不要求一定要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只要放火有危害公共
放火烧山将构成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放火罪而言其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是否点火,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在用火柴点火时被风吹灭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所以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到一定程度,即刑法规定的危险状态。
对放火罪应这样定性: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现行《刑法》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教唆他人犯放火罪的,定放火罪。因放火而危害公共安全,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
放火、决水、爆炸、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