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行政处罚不成立是指如果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没有告知当事人处罚事实、依据、理由的,或拒绝听其陈述、申辩的,除了当事人自愿放弃陈述、申辩权外,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行政处罚法的相关原则为: 1、处罚法定原则; 2、处罚公正原则; 3、处罚公开原则; 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5、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 6、行政处罚不能代替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原则。
行政处罚中的追究时效,是指行政机关能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追究责任的有效期间。如果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则延长至五年。
行政处罚最基本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公正、公开原则;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 五、一事不再罚原则五项基本原则。
行政处罚法回避原则是防止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同时,也为了消除当事人的思想疑虑,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切实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从而提高人民法院的威信,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指依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原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的一种行政执法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
行政处罚法听证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1、当事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最大区别为行政处罚的对象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行政处分的对象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的行政机关公务人员。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等。
环保局行政处罚的程序: (1)执法机构对于发现或受理的违法行为进行初步审查,确定属于适用一般程度范围; (2)立案,填写立案登记表并履行立案审批; (3)确定两人以上调查小组,需要回避的人员应当依法回避; (4)执法人员佩带执法证章,并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