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我国法律对违约金的性质规定是以补偿性为主,以惩罚性为辅,这种对违约金双重属性的折中认可,决定了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的合法性,并且允许当事人约定惩罚性的违约金。实践中,多数法院也对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效力予以承认。因此,在民间借贷合
借款人在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不能归还借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关于违约责任形式,依照《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合同约定有违约金的,依约支付违约金;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可见现行《合同法》总则并没有对违约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借款合同中,存在违约金条款,只要该条款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就具有法律效力,一方违约的,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我国《合同法》还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
合同无效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要看情况。如果合同无效不影响违约金条款的效力的,则违约金条款有效。如果合同无效影响违约金条款的效力的,则违约金条款无效。
无效。但是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因合同无效返还由该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的条款有效。
一般来说,合同的违约金条款是合同双方约定的,且违反了合同约定才要赔付违约金,合同约定无效,那么,违反了无效的约定自然也就不用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条款也就无效。违约金条款虽然无效,但我们可以追究过错责任。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违约金条款也是一样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时有下列注意事项:除约定了服务期和竞业限制条款的情形外,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支付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违约金数额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
合同解除后,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违约责任条款依然有效,当事人有权主张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的违约责任不能相互抵销。 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有效。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借款合同违约金的约定符合我国法律规定,是有效的。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还继续有效。 通常情况下,在一方违约情形下导致合同解除的,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七条相关规定: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并不会影响到合同中具体的结算等条款的效力(即包括合同当中的违约条款)。 因此可以看出:当合同解除之时
合同解除及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赠与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由双方约定,发生赠与合同违约情形时,可以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标准进行赔偿,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