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5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
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子公司在法律上独立于母公司,并拥有独立而完整的公司管理组织体系,因而在经营方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也要受到母公司的控制,要服从母公司的总体战略和总体利益的需
子公司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资格。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子公司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期限、工作报酬、工作内容等事项。
变更劳动合同主体一般是指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用人单位主体发生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必须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之后,在合同没有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的有效时间内进行。
用人单位自受雇之日起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两倍。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两倍。 在一个月的宽限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由此可见,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应以书面形式。
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 (1)劳动合同的主体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 (2)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 (3)国营企业招收职工,必须是在国家下达的劳动用工计划指标内,并向当地劳动部门办理录用职工手续。
签订劳动合同对主体的限制是:劳动者限制,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单位限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可以是我国劳动合同的主体。
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的限制是: 1.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可以是我国劳动合同的主
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遵守以下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地决定是否缔约,平等地决定合同的内容。任何一方可拒绝与对方签订合同,同时任何一方都不得强迫对方与自己签订合同。 2、自愿原则:自愿原
1.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最好规范; 2.避免因未及时续签带来纠纷,即时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责任等同; 3.确立双方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