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2
刑事案件重审程序规定: 1、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2、应当重新审理,有影响定罪量刑的新证据,依法排除原证据,主要证据有矛盾等; 3、可以决定再审的部门有,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等;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特别程序。其中第二审程序指人民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特别程序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等。
刑事审判是解决涉嫌犯罪的主体与国家之间刑法上的纠纷的一种专门活动。刑事审判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步骤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以下几种基本的审判程序: 1、第一审程序。这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审判管辖的规定,对人民检察院
一、庭审准备阶段。 1、查明当事人身份: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是否受到过刑事处分或行政处罚;何时被羁押;何时被取保候审;何时收到检察院起诉书副本;法庭核对被告人年龄、身份、有无前科劣迹等情
一、庭审准备阶段。 1、查明当事人身份: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是否受到过刑事处分或行政处罚;何时被羁押;何时被取保候审;何时收到检察院起诉书副本;法庭核对被告人年龄、身份、有无前科劣迹等情
刑事案件被延期审理的情形一般包括: 1、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2、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3、由于当事人申请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翻译人员或者鉴定人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
刑事案件再审程序规定如下: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检察院提出申诉;2、人民法院发现判决确有错误的,也可以主动提出再审;3、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
刑事自诉案件的庭审程序是这样的: 1、人民法院通知开庭时间; 2、对于情节轻微的自诉案件,法院可以主持调解; 3、在审理过程中,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 4、双方未达成和解、调解的,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刑事案件异地审理程序有: 1、基层人民法院对认为案件重大、复杂或者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一审刑事案件,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经合议庭报院长决定后,应当在案件审理期满前十五日书面请求移送; 2、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移送申请之日起十日内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程序如下: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 3、
第一、公安机关侦查阶段。本阶段公安机关可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经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案情复杂的,经申请可以延长一个月。第二、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本阶段检察院应当在
刑事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控违反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案件。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刑事侦查、刑事审判和刑事处罚,比如罚款、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追究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
刑事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有: 1、立案。立案一般源于被害人的控告、犯罪人的自首、单位或个人的举报等; 2、侦查。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与案件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自诉案件进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