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9
(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 1、准备工具; 2、练习犯罪的手段; 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 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 5、勾引共犯。 (二)具有犯罪的目的即是为了实施某一个犯罪,这个对决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持续犯罪,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中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 持续犯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 其二,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继续。 其三,犯罪行为始终侵害的是同一对象,侵犯的是同一直接客体。
犯罪预备行为的认定: 1、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2、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
持续犯罪,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例如,非法拘禁罪,被认为是典型的继续犯。在计算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时,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
个人行贿罪的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
行贿罪认定自首情节是: 第一,行贿案件中,被告人自动投案后是否供述了主要案件事实,公诉人应当举证。“主要案件事实”认定以金额计算。按照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告人投案后供述了主要案件事实,是自首。 第二,受贿人告发行贿人有行贿事实,侦查机关对
行贿罪认定自首的条件如下: 1、在贿赂案件中,被告人自动投案后是否供述了主要案件事实,公诉人应当提供证据。确定主要案件事实按金额计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告人在投案后供述了主要案件事实,是自首; 2、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即行贿人采取强
行贿罪的认定: (一)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三)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和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 (四)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对于使用礼品行贿的,认定其构成行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和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客观方面则表现为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用钱财收买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行贿罪属于贪污贿赂犯罪中的一种,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此外,在经济来往当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也以行贿论处!对个人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I)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