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劳动仲裁有下列适用范围: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以及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等。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诉讼时效的关系: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仲裁时效是指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劳动仲裁不执行的后果,由法院强制执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员工与单位就劳动争议经劳动仲裁委裁决后,双方都
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1年,此处1年时效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例外的情形是,如果是涉及劳动报酬争议,并且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就不受此一年时效的限制。并且,此1年时效适用中止与中断。
公司被劳动仲裁的后果:如果仲裁裁决已生效,则公司与劳动者均需履行该仲裁裁决;如果公司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仲裁裁决未生效,而劳动者不服该仲裁结果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则公司需要继续参与诉讼,依法履行法院的裁判结果。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当事人争议的事项,根据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规定,依法作出裁决,从而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劳动法律制度。 劳动仲裁的意义: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
《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是60天,但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规定为一年。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现行有效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到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即可。具体流程为: 1、劳动争议当事人提出仲裁的,应当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
申请仲裁的程序为: 1、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2、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
行为机关对于当事人与他人的纠纷作出行政裁决的具体依据为法律以及法规。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对于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依据首先是要看公司是否有正当的理由辞退该员工,若是员工出现法律规定的严重违反公司制度、试用期间无法胜任工作、由于失职舞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与多家公司工作、触发刑法以及其他法定情形时,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