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0
对于刑法规定的八种暴力性犯罪,当事人防卫是没有限度的,对于一般的犯罪,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如果是防卫过当杀人的,需要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防卫限度实际上就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
1、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 2、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
对于防卫过当的判刑问题,由于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罪名,而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 同时,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 (1)防卫行为的起因; (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 (
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是: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实施非法侵权的行为人采取的制止其非法侵权,对其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行为。从正当防卫的概念可以看出,正当方向必须在一定的合理限
防卫过当是指当事人面对侵害,采取的防卫行为超过一定的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防卫过当虽然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可以适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有些情况除外,如对正在进行凶杀、强奸等其他严重危机人身安全的犯罪,当事人如果造成
防卫过当的赔偿标准分为四种。这四种分别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过失,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是故意;故意,包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
故意杀人罪。一般的防卫过当行为的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正在实施的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行为,是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罪名,一般都会以“故意伤害罪”定性,但是在量刑的时候会从轻,若防卫过当致人死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
1.客观要件:发生过当结果。 2.主观要件:对过当结果至少有过失。 3.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1、对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通说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或间接故意,与故意犯罪相比主观恶性要小得多; (2)防卫过当本意在于制止不法侵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其社会危害性明显较小。 2、防卫过当从宽处罚幅度:一般认为
防卫过当具备的条件如下: 1、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必要限度是指有效制止非法侵权所必需的防卫强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普通人能够认识到其防卫强度已经超过了正当防卫所必需的强度,即防卫行为能否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权; 2、对非法侵权人造成重大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防卫过当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人要负适当责任,同时,最高院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确保刑罚裁量是适当的、公正的。由于《刑法》并无规定“防卫过当罪”,因为在司法实践当中,法院对防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