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8
构成抢劫枪支罪的条件应当有: 1、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抢走的行为; 2、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即明知是枪支而抢劫
涉枪类犯罪案件的特点: 第一,从犯罪主体来看,涉案人员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第二,枪支来源多样化且枪支买卖渠道多难以取证或仅存在孤证,很多涉枪类案件只能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定性。 第三,从涉枪犯罪的行为来看,此类犯罪行为具有预谋性、连续性、隐蔽
公司法司法解释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等。
毒品犯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持有等,下面分别分析这几种行为方式司法解释中的未遂问题。 (一)走私毒品 走私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将其运输、携带、邮寄进出国(边)境的行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毒品,或者在内海
环保犯罪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有害物质。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的行为。我国在2012年对渎职犯罪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解释,具体规定了哪些情形是“情节特别严重”,哪些情形是“造成重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情节,同时,也对不同主体的不同行为进行了较为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2、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3、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分子主观上应当存在故意; 4、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分子明知枪支丢失却不及时报告,造
构成抢劫枪支罪的条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
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通常是根据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否齐备来判断。如果相关犯罪要素已经齐备,一般认为犯罪既遂,反之犯罪未遂。 在实践中,犯罪既遂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如危险驾驶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构成要件主要会包括: 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
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的行为有: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或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非法持有私藏军用子弹二十发以上,或气枪铅弹一千发以上,或其他非军用子弹二百发以上,或手榴弹一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