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8
发生医疗事故时的处理方式有: 1、当事人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2、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3、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可以
发生医疗事故时,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疗事故,是指
发生了医疗事故时,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
医生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之后,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相关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相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发生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1、自行协商。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解决,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2、行政解决。根据医疗事故解决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3、第三种
劳动争议发生后应当先行协商解决,或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无法解决的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当采取下列方法来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调解未成功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发生医疗事故可以私下解决,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申请流程是: 1、当事人应当在1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内容; 3、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可以委托鉴定,依照规定处理纠纷。
发生医疗事故赔偿民事责任争议解决途径有同医院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成功的话,那么双方可以制定调解协议书,并且签署双方姓名。如果双方不能够协商一致的话,或者是对调解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