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1
当事人要对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监察的区别: 1、受理案件时限不同,劳动仲裁是1年;劳动监察是2年。 2、后果不同,当事人不服裁决可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监察处理决定可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 3、机构不同,劳动争议机构为仲裁委员会;劳动监察为劳动监察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劳动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其他。
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人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与该争议具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能对自己的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以及在仲裁时效期限内及时申请等。
1、性质不同。劳动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特征,劳动争议适用调解、仲裁是由劳动法所具有的私法因素决定的;劳动监察的产生是由劳动法所具有的公法因素决定的。其中,从合同到仲裁,带有传统的私法特征;而从基准到监察则主要体现公法的特征。 2、机构不同。劳
劳动争议超过仲裁时效,仲裁庭一般不予受理,而法院一般也不受理。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来处理。仲裁时效是一年,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决定是否受理。
发生劳动争议后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如果双方终止劳动关系的,则要在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
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劳动仲裁的时间为一年期,那么如果劳动者错过了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通过诉讼程序,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后果是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