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对账单一般是不能够中断诉讼时效的。对账单的功能和内容不符合诉讼时效的中断构成;对账单的本质不具有中断诉讼时效的功能;若认可对账单中断诉讼时效,将产生不利的裁判后果。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合同的诉讼时效可以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等情形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对账函诉讼时效中断是属于合法的,只要一方提起,另一方同意履行就会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对账函虽然说没有催收的行为,但双方在在签订确认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才能进行申请诉讼时效中断。
对账函能中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就是因为发生了一定法律方面的事由,所以是之前已经经过的时效而归于无效,等到这个时效中断的事情消除之后再重新进行计算,而对账函之所以能够中断诉讼时效就是因为它属于
对账函会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企业在与其他的单位之间建立了债务关系之后,若是通通过对账函等的方式,确定对方需要履行的义务,并且也催收债务,此时是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但对于那些简单的对账函的行为,可能并
租金的诉讼时效当然是可以中断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不能中断的。只不过不同民事纠纷当中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都是大相径庭的。房东和租客因为租金的问题争执不下的话,如果房东向租客下发了租
一般来说,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依照其规定。此外,最长的权利保护期间为二十年。但是,如果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就会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具体地来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对诉讼时效
第一,当事人一方死亡,要等候继承人是否参与诉讼案件的。第二,当事人一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也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第三,代表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止,还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第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参加诉讼的,应当中止诉讼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有: 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普通诉讼时效而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会丧失胜诉权,而最长诉讼时效有20年; 2、普通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最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