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劳动合同写的工资跟约定的工资不一致没有效,因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支付的工资报酬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无效。
劳动合同上的工资一般是指的基本工资。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工资总额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
劳动者工资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参照本地区同岗位职工工资水平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四十七条、四十八条和《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和最低
这种合同也是有效的,合同格式没有强制性规定,只要不违法,就有效。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包括试用期员工)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
劳动合同中只约定试用期,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双方协商一致确定的,劳动双方仅仅约定试用期的工
你们的劳动合同的条款的是可以双方自己去协商约定的,只要你们的合同是没有违反你们的意愿,合同的约定也是没有违反这个法律的规定的话,那么就是具有法律的效力的,所以,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时间规定可以由你们去约定
要工资属于劳动合同纠纷。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本法的立法宗旨,包括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那么,支付劳动报酬就属于用人单位的义务,获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权利,并且该法第一条特别强调了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要工资可能发生在劳动关系的履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认定工伤要求职工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即使职工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在工作中受伤的,仍属于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由于职工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存在事实上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