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0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一监护人证明一般需由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开具。且第一监护人是指未成年人的第一顺序监护人,一般指其父母。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孩子法定监护人变更要双方之间协商好,并到法院申请。根据法律规定,孩子的监护人如果在监护的期间对孩子有任何违法的行为,那么监护人是可以进行变更的,而且变更的手续必须要到法院进行办理,法院也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重新指定监护人。
父母不在以下有监护能力的人应当担任监护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弟姐妹; 3、对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父亲、母亲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人民法院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父母不在或
一、保护监护人的人身安全: 1、监护人的职责就是要保护被监护人的生命健康不受侵犯; 2、抚养、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4、在被监护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二、对子女进行管
一般监护人是不能用被监护人的钱,但是如果是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的,可以用被监护人的钱。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自愿监护人是指不负有法定监护义务的人自愿担任监护人,并经主管组织同意的人。公职监护人是指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任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如下: 1、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 2、成年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 3、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父母在世时,可以由别人来担任未成人的监护人。父母是未成人的监护人,包括亲身父母、有抚养关系的养父母、继父母。如果父母均在世或者有一方还在世,但是缺乏监护能力,如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或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抚养子女等,可以由别人来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
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义务范围有: 1、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2、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全面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将自己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的责任委托给他人,受委托监护人是不可以随便监护的,受委托监护人要对被监护人的行为承担责任,如被监护人发生侵权行为是,受委托监护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指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指定监护人是指根据人民法院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的指定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有权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的组织和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