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30
医疗事故鉴定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所属的当地所属医学会申请;也可以向当地所属的有关卫生部门申请鉴定;或者还可以向法院起诉,然后由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1、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遭受损害; 2、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 3、患者的损害与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的过错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或患者单方面不满引起的。而医患纠纷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不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期望值过高,普遍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的过错。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
医疗事故一般赔偿以下项目: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1、门诊及住院病历。门诊病历是患者来医院就诊时最原始的证据材料,上面记载了病人的主诉、医生的查体、诊断及最后的处理意见等。住院病历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历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抢救结束后补记的病历资料等。门诊及住院病历是病情发
构成医疗事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条件: 1、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是依法取得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医疗行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等;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4、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费, 2、误工费, 3、住院伙食补助费, 4、陪护费, 5、残疾生活补助费, 6、残疾用具费, 7、丧葬费, 8、被扶养人生活费, 9、交通费, 10、住宿费, 11、精神损害补助金。
一级医疗事故主要是指由于医疗机构的过失医疗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者重度残疾。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处理,同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和处罚。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如下: 1、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2、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可作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定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诉讼中的证据作用(不是必然定案证据)。
医疗事故责任构成: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医疗行为与
三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对此有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