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30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医疗纠纷医院负主要责任,医院需要按责任赔偿受害人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
医疗纠纷中医生需要承担相关的行政责任,涉及到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医生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1.病历资料复印件,提供给律师的材料为复印件;2.身份证明;3.收入证明复印件;4.医疗费复印件;5.误工费证明复印件;6.护理费证明复印件;7.交通费、食宿费票据复印件。
医疗纠纷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需要赔偿医疗费,医疗纠纷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要赔偿医疗费。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医疗事故纠纷诉讼属于普通民事诉讼,所以它的诉讼时效和普通民事诉讼时效是一样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普通民事诉讼中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医疗事故纠纷多为身体损害纠纷,诉讼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就医时,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受到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解释工作,以利纠纷及时解决。
遇到了医疗事故责任纠纷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处理: 1、委托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处理。 2、需市卫生局出面协调解决的,由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填写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委托书,院长或分管院长签字后,委托市卫生局处理,具体由市卫生局医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流程: 1、医疗事故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2.收集、保管并封存好医疗事故相关原始资料,防止涂改、伪造和销毁; 3.由医疗事故鉴定组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如果在调查病人死因时,遇有不能确定病人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
根据最新的民商事审判会议纪要:对当事人所举证据材料,应根据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审查。 因当事人采取伪造、篡改、涂改等方式改变病历资料内容,或者遗失、销毁、抢夺病历。 致使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
医疗纠纷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医疗民事纠纷与其他民事纠纷一样,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是民法的调整范畴。根据“私法自治”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国家不予干预,因此,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医疗纠纷进行协商,也可以进行民间调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