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主要有同等原则和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
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有审查权原则(即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原则、诉讼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
诉讼离婚的法律原则如下: 1、离婚诉讼的目的是解除婚姻关系,解除婚姻关系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判决离婚的法律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查。 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离婚。夫妻一方要求
民事诉讼开庭的时间限制是:在受理后具体的开庭时间由法官自由裁量,但是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规定的六个月审结期限内必须开庭。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诉讼时效过了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2、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3、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提起管辖权异议、管辖权上诉。 二、申请回避。申请审判人员回避,通常可以延长15天-30天。 三、申请延期举证。通常情况下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是简易审理15日、普通审理30日。经过计算,本案的举证期限到7月14日,如果因收集证据需要,申请法
民事诉讼驳回分为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后果。 原告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后可以寻求其他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被人民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后,由于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既判力,除非其搜集到了新的证据,他所争议的问题就不能再被审理了。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届满前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一定法定事由的发生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待中止时效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过的时效期
民事诉讼起诉可以代理。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民事诉讼时效超过后,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仍然可以受理,但若被告人提出诉讼时效期限届满的抗辩的,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