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1
逮捕令的发布需要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需要逮捕的情况如下:1、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2、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的;3、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这三种情形或
被逮捕时要注意的是,公安机关必须出示逮捕证,并责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证上签名、捺指印,拒绝签名、捺指印的,侦查人员应当注明。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文件。公安机关根据人民检察院的批准逮捕决定
逮捕令下来,意味着涉嫌犯罪,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比较大,在法院判决之前必须被羁押。批准或者决定逮捕,需要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逮捕之后正常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因为逮
适用逮捕的情形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现实危险、可能毁灭罪证等社会危险性较大的情形的。
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逮捕之后,可以使用以下办法寻求释放: 1.逮捕后经检察院审查,不符合拘捕条件的,或者经侦查或审判后被证明无罪,予以释放。 2.取保候审。对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可以随传随到的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变更强制措施,
逮捕通知书下来,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已触犯了法律,且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或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目前在我国只有检察院享有批捕权:对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法院决定逮捕
不是根据罪名而是根据是否符合逮捕条件进行直接逮捕,逮捕的条件如下:存在证据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具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的刑罚为徒刑以上的;具有逮捕的必要性,采取取保候审等方式不足以防止其的社会危害性。
批准逮捕以后的流程是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及法院审判等。逮捕证下来,是检察院已经批捕了,公安机关还有一定期限的侦查,然后会移送检察院,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决定起诉的,会移送到法院。这个过程短则三四个月,长则半年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批捕是要通知公安机关而不会通知家属的。但是逮捕后会通知家属。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
不批捕的案子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