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3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
放火罪和纵火罪在法律上没有区别。放火罪不论有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都构成犯罪。凡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灾的都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为特别重大案件,公安机关对行为人处
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放火”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种即可以引起火灾的危险因素,引起公私财物的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放火既可以采用作为的方式实行,如用
放火罪的惩罚是: 1、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构成放火罪的情形有: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既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同时又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 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法院判决夫妻离婚的唯一依据就是夫妻感情破裂,只要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了就会判决离婚。 关于夫妻感情破裂,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破裂: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及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先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且双方感情破裂的,应当准予离婚。
失火罪与放火罪在法律上的区别有:判处的刑罚不同,失火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主观方面不同,失火罪在主观上是过失,而放火罪在主观上是故意。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失火罪爆炸罪决水罪的犯罪主体为以下几点: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
我国刑法对于放火罪制定了两条刑法规则对其加以规制,对于放火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造成重伤,死亡的结果或者使得公私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的,一般会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是死刑。而过失违反本刑法一
犯放火罪的应依照下列规则判刑: 1、犯放火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其犯罪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给公私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的,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