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8
债权债务的相关法规大致可列为: 1、债务可以转让,但是必须由当事人亲自承担的债务不能转移; 2、债务转移必须经得债主与当事人的同意,债主的同意是必要条件; 3、债务转移之后,旧的债务债权关系消失,新的债权债务关系产生; 4、债权关系的当事人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债权人可以将权利的某一个部分,或者整个权利转让给第三人。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必须要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转让对债务人不生效。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除经受让人同意外,否则不可以撤销。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必须要取得与债权有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法律继子女的法律地位的规定:继子女是指丈夫与前妻或妻子与前夫所生的子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条的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法律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2、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主体。 3、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4、本罪的主观表现为故意。
土地纠纷是指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 具体而言,就是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同时对未经确权的同一块土地各据理由主张权属,根据各方理由难以解决的土地权属矛盾。 涉及土地纠纷的法律,主要有以下几部: 《中华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
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法律上的规定如下: 《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
非法转让土地的处罚:非法转让土地会被当地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没收转让所得,如果非法转让者是单位,会直接予以处罚并处罚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委托书在法律意义上是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的委托合同,委托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的合同。委托合同作为有名合同,《合同法》里并未特别规定其生效要件,则遵循合同法总则适用,合同任意一方都有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并且经受托人同意委托人还可以再委托第三人。
土地补偿的法律规定:依照土地原用途依法、及时、足额的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住宅和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人群的社会保障费用。
认定伪造公文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
法律所规定的债务转让的效力: 1.抗辩权随之移转; 2.第三人取得债务人的法律地位; 3.从债务一并随之移转。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