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4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常见于以下四种情形: 1、被拘留的人不涉嫌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2、涉嫌犯罪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
刑事拘留和批准逮捕区别在于两者适用条件、程序及期限不同: 1、刑事拘留的对象需要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且有法定的某种紧急情形,才可采取拘留;而批准逮捕则需要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以及采取、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
根据法律的规定,检察院批捕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1、检察院认为证据充分事实清楚,可以批准逮捕的; 2、检察院认为该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的; 3、检察院认为有逮捕必要的。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
刑事拘留转变为逮捕后,检察机关审查后起诉,司法机关作出司法判决。 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逮捕被拘留人的,应当在拘留后三日内报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报批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天。对在逃、多次、群发犯罪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报批的期限可以延长至3
刑事诉讼法逮捕的基本条件是: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刑事案件逮捕后的侦查期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被逮捕后至侦查结束的期限。一般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案件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结束的,可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对某些特殊案件,在期限届满时不能侦查终结的,
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改为逮捕的条件如下:1.已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刑事诉讼法第 56、57条规定的被取保候审人或者被监视居住人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的义务,不逮捕可能发生社会危险的。2.应当逮捕但因为患有严重疾病
聚众斗殴不批准逮捕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采取取保候审足以防止其发生犯新罪、毁灭罪证、打击报复证人、逃跑等社会危险性的情形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
批准逮捕的法定条件是: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3.确有有逮捕必要。 批准逮捕的程序是: 1.检察机关对公安等侦查机关提请批捕的案件,应指定专人审查其所移送的案卷材料和证据等是否齐全; 2.人民检察院受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