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被处罚主体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方,而非具体行政行为的无相关人员。因此被处罚主体资格适当,应体现以下要求: 1、适格的被处罚主体必定是具备法定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适格的被处罚主体参与行政法律关系必须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或行为
享有行政处罚权、能够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行政机关 2、必须具有外部管理职能 3、必须取得特定的行政处罚权 4、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可以成为行政处罚实施主体的有:行政行政机关;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
行政处罚法明确了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其中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同时具有熟悉有关法律的工作人员,且具备必要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条件。
行政处罚权行使主体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处罚权是行政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关是行使行政权力的法定主体,当然也是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法定主体。
行政处罚的主体有以下三类: 一、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必须由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权按授权的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并成为适格被告。但被授权的组织必
行政处罚的程序分类有两种:1、简易程序,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指行政处罚主体对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2、一般程序,一般程序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一般程序适用于处罚
《行政处罚法》中的追究时效,指的是行政机关能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追究责任的有效期间。如果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则延长至五年。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
合同的主体资格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参与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成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有权开展民事活动和自主经营,从而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当然,可以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并签订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人民,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在行政处罚的幅度内,根据处罚的情况,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了防止处罚人员滥用这个权利,因而对其是有限制规定的: 1、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公正、善意、合乎情理; 2、要有正当目的的存在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应当给与处罚,并且要依照行政处罚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且由行政机关依照处罚法的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该法律规定是对于违反行政法规管理秩序的处罚规定,是为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