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9
渎职罪的构成具有以下特点: 1、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或者本罪是身份犯,即只有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本罪的主观方面,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过失的。刑法第九章规定的33项罪名中,有24项只能故意构成,有9项只能由过失构成;
职务侵占和盗窃罪的区别在于: (1)盗窃罪是一般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即特殊主体; (2)盗窃不是利用职务便利,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经手、管理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而不是工作上的便利; (3)盗窃罪非法占有的对
一、行政撤职和行政降级作用的客体不同 二、撤职处分包含降级 三、行政撤职与行政降级幅度不同。行政撤职与行政降级的区别在作用客体上不同,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存在着对应关系,而且行政降级和行政撤职的区别在幅度上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受降级处分的降
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刑法规定徇私枉法罪是为了保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司法机
离职和辞职区别有:离职,是指职工离开原职务和原工作单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职休养,离职入校学习进修,停薪留职,这种离职不终止劳动法律关系;另一种是职工本人要求辞职被单位批准离职,被单位辞退离职、自动离职等;离职包含辞职。
渎职行为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泄露国家机密,私放罪犯,仿碍他人解救受害者、绑架、儿童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等。滥用职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渎职的含义。渎职对于行为者有身份要求。渎职指专业服务者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导致伤害或损失,致使国家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罪,都属
根据渎职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可以将渎职罪分为以下三类犯罪: (一)滥用职权型渎职罪。 包括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员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等等。 (二)玩忽职守型渎职罪。 包括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失职致使在
渎职罪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刑事犯罪,而是其中分为了很多具体的刑事罪名,一般来说我们对渎职罪的认定,其实就是指对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关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扩大了通常理解的渎职罪主体范围,确定了三类渎职罪的主体,即:(1)在依照
依据《刑法》有关规定,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在我国,渎职犯罪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滥用职权型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员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等、 二、玩忽职守型渎职罪包括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
职务侵占罪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将公司财物占为已有的犯罪,而盗窃罪侵犯的是他人财产权。 两者区别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年满16周岁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均
渎职罪是我国刑法第九章规定的一个类罪名,其保护的法益或者说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国家机关公正性的信赖。渎职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各种渎职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妨害国家机关活动等行为;在主观上有故意或者过失。本罪的构成主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