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0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包括民事诉讼法上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如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包括: (1)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 (2)其他障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权利人被义务人
票据时效的中断,我国法律对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进行了规定,票据权利在票据时效期限内不行使的,因时效届满而消灭。据此,中断票据时效的行为,是票据权利的保全行为之一。票据权利的时效中断方法,应适用我国有关规定,主要有: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
劳动仲裁时效可以在有下列情形时中断: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
劳动仲裁时效可以中断。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提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是拖欠工资的争议,并且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合同终止后,需要在一年内提出。
一、适用范围不同。 中断: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中止: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
撤销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有法律适用错误的、无管辖权的、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的、伪造相关证据的、隐瞒证据的以及存在其它违纪情况的,都可以导致劳动仲裁裁决无效,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中断会有下列法律后果: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法律规定,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时效中断。而从中断时起,就能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
劳动争议仲裁中的时效问题:劳动仲裁时效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如果有中止的情形,可以依法从中止之日起重新计算时效,也就是如果中途讨要了工资,那么从讨要的那一天重新开始计算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