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01
我国刑法对贷款诈骗罪的法条和司法解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诈骗数额较大,不仅会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还会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如果诈骗数额巨大的,不仅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还会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
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超过一万元的行为。如
合同中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这些免责条款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
我国法律上规定的贷款诈骗罪司法解释是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数额较大,处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法律意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因本法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具有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之规定,贷款诈骗罪立案需要以下条件:一是犯罪主体:实施该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实施该犯罪要求年满16周岁。二是犯罪客体:该行为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三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