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4
十个月缓刑两年的法律规定是两年之内没有违法犯罪行为,且符合缓刑执行规定的两年之后不用继续服刑,如果自判决生效日起两年之内累犯或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违反缓刑服刑规定的要履行完一年的有期徒刑。
死缓最低服刑十五年。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如果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了,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间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的适用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
不一定。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可以作为法院量刑的参考,并不是说法院一定要按检察院的量刑来判决。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影响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缓刑在刑法上的规定如下: 1、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3、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4、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缓刑期间的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缓刑执行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 3、遵守检查机关会客的规定; 4、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的,应当报检查机关批准。 缓刑,全称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
根据《刑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缓刑期间规定: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
只有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才有可能使用缓刑。被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少于一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是否判处缓刑,是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作出的刑罚执行方式,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的司法审判权的表现方式。司法所不同意判处缓刑,是不能够影响也无权影响法院作出的刑罚执行决定的。
减刑不同于减轻处罚,因为减轻处罚在人民法院判决时适用的一种法定的量刑情节,而减刑则是在执行原判刑罚过程中,以罪犯在狱中的服刑表现为根据、以法定的减刑条件为准绳,减轻原判刑罚。减刑的结果,必然直接导致原判刑罚的变更执行。既可引起刑罚执行在刑种
判刑五年,在执行一年六个月之后可以减刑,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减9个月至2年,第二次减刑至少在一年之后。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