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6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对象是公共安全,即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火灾危害公共安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重伤三人以上; (二)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五十万元以上; (三)致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 (四)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过火疏林地、灌木
中国刑法窝藏、包庇罪的立案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提供财务的,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一般是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放火罪和失火罪都侵害了公共安全,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区别
具备下列要件即构成放火罪: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3、犯罪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客观方面由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假若被认定为故意放火,要承担刑事责任,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
据刑法114条、115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追究。国家林业局、公安部2001年5月9日发布实施的《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规定,凡是故意放火,造成
放火罪在法律上的定义,一般是指犯罪人故意纵火焚烧公有或私有的财物,导致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被法院认定犯罪人是犯放火罪,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一般人民法院会依据刑法条例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因为犯罪人纵火导致有人员重伤、或
对放火罪而言,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点火的行为,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若是行为人在用火柴点火时,火被风吹灭,行为人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放火罪属于危险犯,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过失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相比,行为人并不是故意,而是过失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该种属于危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