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3
合同订立的基本要求是: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 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合同有效,但纯利益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对方可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
未签订书面合同如果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成立。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当事人的实际履行可以视为合同成立。
不一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可以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订立合同。 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1、法律、行政法规采用书面形式的; 2、当事人同意书面形式。 虽然民法典对签订合同的形式有广泛的要求,
未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依然有可能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劳动合同订立的要求:1.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必须合法。当事人不得以订立劳动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意图和违法行为,以达到不良企图的目的。2.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即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3.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
订立借款合同的要求: 1、订立借款合同应该采用书面形式,自然人之间借款除外。 2、借款人应当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3、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订立合同不必须要用书面形式,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表格合同、车票、保险单、合同确认书)、推定形式、公证形式、批准形式、登记形式,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劳动合同应当用书面形式订立,除非全日制用工外,口头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自用工之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超过一个月未订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
劳动合同的订立要求是: 1、劳动合同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条款; 2、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3、应当自用工之日起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合同没有订立一方遭受损失的,如果该损失是因为对方的行为造成的,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如果对方没有过错,一般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订立合同的具体要求: 1、采用书面形式为主; 2、其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 3、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4、订立合同的内容具体明确; 5、订立是可以实现的。
没有订立书面买卖合同的维权方式: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若双方无法进行协商的,可以申请有关组织调解,也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若无法调解或仲裁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证明买卖合同存续的事实,并提起诉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