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2
定罪情节,就是存在于犯罪实施过程中,它通过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害性及其程度来确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量刑情节,是指在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法律规定或司法实践认可的,量刑时应当考虑的决定处刑轻重或者免除处罚所依据的各种主
1.功能不同:定罪情节的主要功能是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量刑情节的功能则是在定罪的前提下,并在相应法定刑的范围内或基础上决定从宽从严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2.构成内容不同:定罪情节以犯罪构成要件事实为基础,是确定行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嫌疑人进行量刑时依据的量刑情节是指在某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据以决定刑罚轻重或者免除处罚根据的各种事实情况。量刑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两类。
量刑情节,是指在量刑时对具体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所作出的、法律规定认可的可以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各种情形。法定情节是刑法总则或者分则中明确规定的情节,如刑法中规定:正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酌定量刑情节,简称酌定情节,它虽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情节,但对量刑仍然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1.犯罪的手段。特定的手段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内容时,不是量刑情节;故这里的犯罪手段是指不属于构成要件内容的手段
酌定量刑情节有: 1、犯罪的动机。就像抢劫犯罪一样,有的追求腐败生活,有的基于家庭生活的困难,前者的主观恶性相对大于后者; 2、犯罪的手段。例如,使用一般强制方法实施的强奸犯罪,与使用不人道、极端野蛮的强奸犯罪相比,前者的情节明显轻于后者;
我国法定的量刑情节有:累犯、主犯、自首、立功等法律都规定了量刑情节。 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其他主犯,按照其参与的或者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3、对于累犯,应从重处罚。
刑法上的法定量刑情节指的是法定的酌定量刑情节,一般包括应当免除处罚的情节,而且是以是否由法律明文规定为标准划分的量刑情节类型,量刑法定情节又可以划分为确然量刑情节和或然量刑情节两种,并且量刑情节是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决定其处刑轻重或者免除
情节犯和行为犯的区别主要在于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即情节犯更注重犯罪结果与规制条款的关系和适用,而行为犯这一概念更侧重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法律上的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根据法律对此的具体规定,行为犯不要求造成物
情节犯和行为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情节犯,指的是“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 2、行为犯,指的是只要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就成立既遂的犯罪。
交通肇事的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节。 法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
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法定量刑情节包括有:累犯、自首、立功、刑事责任年龄、防卫过当、盲聋哑、犯罪预备、未遂和终止、主犯、从犯、胁从犯等。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在量刑犯罪分子时需要考虑的主客观事实,从而决定对犯罪分子处罚的严重程度或者免除处罚。量刑情节具有以下特点: 1、量刑情节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某一罪行的规定无关的客观事实; 2、量刑情节影响犯罪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