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4
故意毁坏财物是有未遂的,法律规定的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故意毁坏财物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故意毁坏财物罪2万元的一般会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只要毁坏的财物达到了3次以上还有损失在2000元以上的都会以此来进行判刑;对于此案件的处理一般就会根据金额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是违法的。虽然若是故意损坏的财产数额不大,此时有可能并不会认定为是犯罪行为,但是任何的故意毁坏公共财产的行为,由于已经侵犯了国家财产,并且还存在故意的成分,故此若是不加以惩处,会导致更多的财产被故意毁坏。 一、故意毁坏财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也可以这样说,它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
一般毁坏财物犯罪要达到价值五千元才构成犯罪,合乎立案标准,在达到立案标准后有三次这样的行为,就是情节严重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三条:“[故意毁坏财物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
刑法上不仅规定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而且还规定了在没有故意和过失的情况下即使造成了损害的结果也不承担刑事责任,这就是刑法上讲的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根据《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
故意毁坏财物罪争取缓刑有两种情况:1、对于未成年人,老年人,孕妇这些弱势群体,只要符合条件,就必须判缓刑;2、如果有以下情形,那么可以判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3、对于累犯和犯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果情节比较轻微的,属于一般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规定进行处置,不构成犯罪。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就构成犯罪,严重情节包括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导致受害者损失严重,并且毁坏的手段极其残忍恶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