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0
刑事处罚一般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具体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刑事案件程序可以分为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一般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如下: 1、十六岁以上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14岁以上不满18岁的人犯罪,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如下: (1)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 (3)属于自己管辖。 刑事立案要走的程序如下: 1、需要立案来源,公
我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了12岁,14岁,16岁,75岁四个档次: 1.不满12岁的不负刑事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2.满12不满14的如果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
经海关审查无误后可以免税的情形: 1.人民币50元以下的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及货样际组织、外国政府无偿赠送的物资出境运输工具装载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饮食用品故退还的中国出口货物,可以免征进口关税,但已征收的出口关税不予退还故退还的境外进口货
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进行回避的事由包括: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民事和刑事回避的区别有回避的主体不同、回避后是否暂停工作不同。民事回避的主体为审判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而刑事回避的主体还包括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民事回避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刑事回避在对侦
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适用一审终审的情形: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刑事拘留后移送审查起诉的相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起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