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侵害名誉权严重的,可能涉及诽谤罪和侮辱罪。 1、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名誉权受损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
根据法律规定,名誉权受到侵犯,当事人可以请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可以请求侵权人更正或者删除侵权信息;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维权。
侵害名誉的取证:收集侵权事实的有关证据:以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载体;以口头形式侵权的,提供证人证言或有关证明材料;以其他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证据。原、被告若为法人,应提供法人资格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侵害名誉权赔偿标准为: 1、财产赔偿按照其直接损失计算数额; 2、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
侵犯名誉权处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侵犯名誉权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停止侵权、恢复名誉、道歉、赔偿损失、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侵权人拒不执行的后果如下: 1、人民法院应当在有关报刊上公告,支付的费用由侵权人承担; 2
侵犯他人名誉权,除了考虑受害人在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外,还应有其他方面的适当标准。从受害者的角度考虑,如受害人在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能够达成理解的,则意味着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赔偿。从加害者的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能够谅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
应这样判定名誉侵权: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受到法律的保护。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标准是: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具体包括侮辱、诽谤等行为。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侵犯名誉权的处理办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人格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每个民事主体都享有名誉权,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诽谤他人。对于实施了侵权行为的,造成对方名誉或财产损失的,对方可以依法要求相应的物质赔偿或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情
被侵犯名誉权的人起诉时要注意收取证明侵权事实和侵权后果的证据: 1、以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载体; 2、以口头形式侵权的,提供证人证言或有关证明材料; 3、以其他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证据; 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