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6
符合下列要件认定构成犯罪:1.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自然人)。2.犯罪对象属于本单位在履行职权或公共服务职能中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3.客观上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4.违反国家规定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立案标准:本罪属于行为犯,只有行为人有实施了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诉。犯此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网络上发布不实的信息,对他人进行诋毁损害名誉权的,是属于侵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在网络上造谣的,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也是会构成犯罪的。
对刑法意义上内幕信息的认定,是判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重要前提。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刘宪权认为,内幕信息须满足“秘密性”和“重大性”两个特征。首先,“秘密性”是指信息“尚未公开”,尚未被证券、期货投资者所知悉。具体判定上,判断信息
未遂的帮助犯属于犯罪。 犯罪未遂的帮助犯构成共同犯罪的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指的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4、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罪的立案标准是: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
所谓的网络诽谤,是指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诽谤比较传统诽谤行为,更容易造成被诽谤者精神及心理损伤,网络诽谤同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明确网络诽谤入罪标准,即谣言被转发超50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根据《刑法》规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需达到“情节严重”: (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以上的; (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以
追诉电信通讯网络诈骗的规定是:网络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应当立案追诉。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